第二個月,他打破了第一個

23。 03。 2024
第五屆地外政治、歷史和靈性國際會議

美國行星科學家認為,月球背面缺乏「海洋」而有豐富的山脈,可能是地球另一顆衛星撞擊的結果。這樣的伴星可能是由於年輕的地球與火星大小的行星碰撞而與月球一起形成的。它緩慢下降到月球,導致月球的一半覆蓋著不均勻的岩石層,厚度約為數十公里。

數十億年來,潮汐力使月球繞軸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與繞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相等。因此,月球總是以一側朝向地球,可以說,直到太空飛行時代開始之前,人類對我們最近的天體鄰居只有一側的看法。

3年,蘇聯自動站「Luna-1959」向地球發送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的圖像。它已經表明月球的兩個半球並不完全相似。看不見的一面的表面佈滿了許多高山和隕石坑,而面向地球的一面則有更多的平坦地貌和更少的山體。

月球的可見面 (A) 和不可見面 (B)。他們的救濟性質截然不同 -

背面還有更多的高山山脈和火山口。

圖片來源:John D. Dix,《天文學:宇宙前線之旅》

第二個月亮被第一個月亮打破了

除了月球起源的基本問題之外,月球半球地形的差異仍然是當代行星科學尚未解決的問題之一。
這令人興奮不已,甚至產生了絕對荒誕的假設,其中之一認為,月球不久前才與地球相連,其不對稱是由分離的「傷痕」造成的。
目前關於月球形成最常見的理論是所謂的「大飛濺」或「巨大撞擊」理論。據他們稱,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階段,年輕的地球與一個與火星大小相當的天體相撞。這場宇宙災難將許多碎片帶入地球軌道,其中一部分形成了月球,還有一些落回地球。

來自「加州大學」(美國聖克魯斯)的行星學家 Martin Jutzi 和 Erik Asphaug 提出了一個想法,理論上能夠解釋月球可見面和背面的起伏差異。他們認為,一些巨大的碰撞不僅可能創造出月球本身,還可能創造出另一顆尺寸較小的衛星。最初,它與月球保持在同一軌道上,但最終它落到了它的哥哥身上,並用岩石覆蓋了它的一側,而岩石是由另一層幾十公里厚的岩石形成的。他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803/full/news.2011.456.html)

他們根據在「Pleiades」超級電腦上進行的電腦模擬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甚至在他們對撞擊本身進行建模之前,埃里克·阿斯普豪格就發現,另一個小伴星可能在月球之外形成,來自同一個原月盤,其大小是月球的三分之一,質量是月球的三十分之一。不過,為了在軌道上停留足夠長的時間,它必須到達月球軌道上所謂的特洛伊點之一,即地球和月球引力平衡的點。這使得屍體可以在其中停留數千萬年。在這樣的時期,月球本身能夠冷卻並硬化其表面。

最後,由於月球與地球的距離逐漸遠離,軌道上的下一顆衛星的位置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它慢慢地(當然按照宇宙標準)以大約2,5公里/秒的速度與月球相遇。所發生的事情甚至不能被稱為通常意義上的碰撞,因此碰撞處並沒有形成隕石坑,而是月岩擴散。撞擊體的很大一部分直接落到了月球上,一半的月球表面覆蓋了一層新的厚厚的岩石。
他們透過電腦建模得到的月球地形的最終外觀與今天月球背面的實際情況非常相似。
月球與一個小伴星的碰撞,隨後它在月球表面解體並形成了月球兩個半球岩石的高度差。 (基於 Martin Jutz 和 Erik Asphaug 的電腦模型)

第二個月亮被第一個月亮打破了

時間 t 時衝突的各個階段:

此外,美國科學家的模型有助於解釋月球背面表面的化學成分。這半顆衛星的地殼含有較豐富的鉀、稀土元素和磷。人們相信,最初這些成分(以及鈾和釷)是熔融岩漿的一部分,現在在厚厚的月殼層下凝固。

月球與較小天體的緩慢碰撞實際上使碰撞對面半球一側富含這些元素的岩石發生了位移。這導致從地球上觀察到化學元素在半球表面的分佈。
當然,所進行的研究尚未最終解決月球的起源或其表面半球不對稱的出現問題。但這是我們對年輕太陽系、尤其是我們星球的可能發展路徑的理解向前邁出的一步。

「埃里克·阿斯普豪格的工作的優雅之處在於,它同時提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形成月球的巨大碰撞也可能產生了幾個較小的天體,其中一個天體隨後落到了月球上,導致了可觀察到的二分法。 “ - 他的同事弗朗西斯·尼莫教授(來自同一“加州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如此評價他的工作。去年,他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主張對同一問題採取不同的方法。根據弗朗西斯·尼莫的說法,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潮汐力造成了月球地形的二分性,而不是碰撞事件。

「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足夠的資訊讓我在提供的兩種解決方案之間進行選擇。這兩個假設中哪一個是正確的,待其他太空任務甚至可能是岩石樣本向我們帶來哪些信息後,我們就會清楚了。」尼莫補充道。

類似的文章